|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閱讀分享

這本書是我在好幾本如何尋找靈感的書或是部落格推薦來的,許多不同的藝術家或是作者都不約而同的說,這本書的方法對他們尋找靈感非常有用。好奇心驅使之下,我去找了這本書來看。到底是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充滿靈感呢?

這本書不是一本不是一本新書,但是卻帶過我一個很新的理念,那就是善待內心的小孩,就可以找回自己的靈感或是創意

最近看了好幾本書,我都覺得作者不是因為刻意想要「創作」什麼東西,而是書寫本身就是作者療癒自己,撫平自己內在小孩的重要方式。

例如李欣倫的「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裡面的一句話「我不是寫下去,就是跳下去。」,或是「偽魚販指南」。這些書都是作者是想把過去的一切用文字吐出來,這些文字反而顯得真誠而美麗。

作者提出一些方法和理念,讓我們可以跟著練習,進而找回源源不絕的靈感。

晨間隨筆

作者提出的第一個方法是晨間隨筆。

什麼是晨間隨筆?簡單的說,晨間隨筆就是拿出紙筆,腦子想到什麼就直接寫什麼,是完完全全的意識流。這個練習跟之前的一本書自由書寫術很像,就是不停的寫。

講得直接點,晨間隨筆就是腦海汙水管,而這正是它的一項重要功能。晨間隨筆愛怎麽寫就怎麼寫,這種晨間隨筆不是藝術品,也算不上是寫作。對於使用這本書但不想成為作家的讀者,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寫作只不過是種工具,隨筆就是在紙上隨手記下腦子裡隨時想到的東西,不論事情多小、多傻、太多、多怪,都値得記下來。

而晨間隨筆正是一種把腦子內千頭萬緒的想法污水,全部一股腦毫無邏輯倒在紙上的練習。晨間隨筆不是用來要聰明的,但偶爾會有聰明之作,不過大多數通常没什麼看頭,除了你,不會有其他人知道。除了你,沒有人可以看你的晨間隨筆。

你必須先找到創造力,オ能恢復創造力。

但是特別的是,作者特別提到「自己心中的烏鴉嘴」,烏鴉嘴是我們內心的毒蛇,在你的創意伊甸園裡爬來爬去,嘶嘶地發出惡游的話語使你卸下心防。例如,烏鴉嘴會說的有:「這東西也能叫寫作?笑話!你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到現在寫不出一番成績,你没指望了。你連字都不會寫,憑什麼認為自己有創意?」這種負面語言會在我們腦內没完沒了盤旋。

重要的是,不要把烏鴉嘴的話當成理性的聲音,而要聽出其中的破壞力。晨間隨筆會幫助你做到這點。許多學員會貼上父母醜陋的照片當做烏鴉嘴,因為他們心中的鳥鴉嘴是父母扎下的根。

把晨間随筆當成冥想,這也許不是你習慣的冥想方式,或者你根本沒冥想的習價。随筆或許看起來不夠靈性,甚至不像沉思,實際上更像負面和俗氣的東西,但這是有效的冥想形式,帶給我們洞察力 ,幫助我們改變生命。

透過晨間隨筆,我們和內在的力量根源有了連結,内在力量能轉化我們的外在世界。換句話說,當我們向內探詢,晨間隨)不僅帶來智慧的光,也帶來全面改變的力量。

藝術之約

作者提出的另外一個作法是,每週撥出一段時間,跟自己進行一場藝術之約。藝術之約的基本形式是出遊,預先安排好輕鬆赴約,不受任何干擾。藝術之約只限自己和內在的藝術家參加;換句話說,情人、朋友、配偶、子女,誰都不准當跟屁蟲。

内在藝術家就像是我們的子女,也像是夢中情人。跟自己相處,傾聽自己的聲音。藝術存在於相逢的時刻:面對自己的真實,就能面對自我;面對自我,就能面對自我表達。我們變得見解獨特,因為我們變得明確:這是作品不断湧現的根源。

在獲得或重獲創意自我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原本費心維護的「假我」。失去「假我」會造成創痛:「我再也不知道我是誰,我不認識自己。」

越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越能確定你的復原過程已經開始。你是自己的樂土,是自己全新的疆域。

創意生活需要時間上的奢侈,也就是我們為自己保留的時間,即使是快寫晨間隨筆的10分鐘,或是下班後泡澡的半小時。這種跟自己好好相處的奢侈時刻,會為我們帶來心靈上的寬裕與放鬆時刻。

創作源自於玩樂

創作其實是創意本身在時間的田野中玩要。玩樂的核心正是喜悅之道。

作者提到,內心的藝術家真的是個小孩。内心的藝術家會在黎明時刻起床,在寧靜的清晨和鍵盤或畫架打招呼,但這是因為孩子熱爱秘密探險,而不是出自鐵的紀律。別人視之為紀律,其實只是我們和內心小小藝術家的玩伴。因為這真的因為好玩我們才去做,面對自己、放鬆玩樂反而能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意。把工作當成玩樂,最能誘使小小藝術家工作。

作者不僅僅提出尋找靈感的方法,也一併用了很多章節去提到創意來臨之後,我們會面對的問題,例如面對負面能量、名氣、工作狂熱或是生活中造成我們負能量的事情。

老實說,讀完之後覺得很感動,感動的是作者名義上是幫大家尋找創意,但事實上,這個尋找創意的旅途中,也同時是療癒自己、照顧自己內心小孩的最棒的方式。作者用了好多實際練習讓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創意的。而當藝術家也不一定要窮困潦倒、可以身兼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當藝術家,最重要的是,用創作療癒自己。

不管你是不是創意工作者,我都很推薦這本書。創意工作者當然很需要這本書的詳盡方法來恢復創意; 但是非創意工作也需要這本書去找尋我們內心的小小藝術家,在工作或是生活之餘可以去關注我們的內在。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