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的推薦序(對我就是會認真看推薦序的人)裡面,有一位推薦人的推薦序寫的真好。他說『我們是否可能深愛孩子同時厭倦母職,渴望親密關係而同時厭倦妻職?』女性作家筆下往往能看到亟欲逃離母職或妻職,或在母職與妻職中輾轉掙扎的女性。
作者是一位文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在這本書裡面,作者用他精鍊的文字,勾勒出那一些只有當了媽媽之後懂的感受。包含了照顧小孩的無力,想要尋求自由的時間的罪惡感,或是在看小孩成長時,看見內在亮晶晶的自己。這本書的書名也很有趣,取自張惠妹的『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但你偏偏什麼都想要,想抓緊手心,留在身邊。
我一開始翻這本書時,沒有預期到會是一個處理婚姻,母親的散文。作者在生活中輾轉反思、處理的這麼深刻幹練的文字。用字流暢、處理文本敘述之幹練,但是卻在字字幹練之中,同感到作者一定是感受到多麼深的那些感受,才寫得出這樣的文字。那些我拍案叫絕的『我懂』的字句出現在每一章節裡。
我好奇之下,拿著書名去估狗,發現了作者的訪談。其中有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但是若不寫,她怕,她怕成為記憶中的瘋女人,四處抓著人說她有多恨。更怕的是:「我不是寫下去,就是跳下去。」李欣倫說著,語氣淡淡的,卻重複了很多次。
從作者第一章描寫的,過去在爸爸中藥店,常來的那位女性,因為丈夫投資失利敗光家產,於是長存於那名婦人眉間幽微的恨意,絮絮叨叨的殘影,某天卻赫然發現,自己好像步入那樣的後塵,問著老公那筆錢呢?老公微微擺手的,那些只是交學費,那些大師都教過學費的。那些從前那名幽怨婦人的各種身體不適,胸悶頭痛腸胃不適,現在的她怎麼好像也有一樣的症狀?
偶爾她會為此納悶,混亂的現在如何通往他口中鍍金的未來?未來,你要相信,他多次說他感覺自己所經歷和書架上那些傳記人物一樣,他們有類似的思維和信念,特質相通,快到了,他可以感覺到,你要相信,灼灼目光。
作者在老公的投資虧損中,那些迷茫不解,曾經這麼相信的一個人,他是我的老公,我應該要支持他啊!但是心裡又深深的不解,這些在心裡的輾轉反側,我也曾經在我的母輩阿姨們中看過那些眼淚,那些崩潰。原來以為那個都是單一家庭的樣貌,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些同樣的台詞,同樣的劇情根本就是一個世代複製貼上的場景。就這樣,循環再循環。
他最喜歡問他,接下來三年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如何定義自己?還有夢想嗎?她愈發沈默,愈來愈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坦白說他真的只想把今天順利過完就好,沒有太多麻煩,沒有緊急打來的電話要她臨時應變,這樣就好。夢想?確實沒有,夜裡不做惡夢就謝天謝地了。
曾經都是有夢想的人,但是當媽媽承受了太多家庭親子的責任後,真的只要求今天能夠順利過完就好。沒有突如其來的小孩發高燒,沒有忽然需要送急診的時候,可以按照今天本來的行程好好的走完,去上學,去上班,結小孩回家,吃晚餐,洗澡,睡覺。這樣就是好好的幸褔的一天。每一天都太混亂,而這些混亂都壓在某一方身上,然後輕鬆的那一方反過來指責另一方『都沒有夢想』。
沒有,我們只是想要活著。
這本書也同時描述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場景。
要煮飯的時候掀開電鍋鍋蓋,發現裡面正安置著一隻泰迪熊,實在很龐畢度。說起來他們創意十足,可惜他們的母親無法平靜欣賞。
我最喜歡的是『屑屑』這一章節。作者描述當了媽媽之後,對於小孩吃餅乾吃麵包各種屑屑的有趣反應。那些屑屑掉在沙發縫隙裡,掉在桌子底下,瑣碎又惱人。媽媽在跟屑屑搏鬥的同時,另外一個概念是完整。當了媽媽之後,什麼都是不完整的了。不完整的餅乾,不完整的水餃,不完整的睡眠,不完整的一頓晚餐。
碎掉的餅乾只是一個比喻。那可能也意味完整或是平等享受工作時間、休憩娛樂的資格感。如果母親還有工作,或者說當母親原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時間已是碎片,不但要在有限時間清理食物屑屑,更要滿足家人雪片般的需求。全是屑屑。
這些不斷被要求的屑屑,就跟滾雪球ㄧ樣越滾越大,終究會壓傷人。
作者提到女兒燙傷,從醫院返家,高燒至40度,因為已經臥床兩週所以無法步行,已經學會如廁,但因為無法下床要插尿管,所以回家後包回尿布。旁邊還有一個嗷嗷待哺需要人照顧的嬰兒。照顧兩個人的媽媽已經接近崩潰,女兒高燒而傷口又在滲血。作者央求今天爸爸可不可以停止線上會議,但是老公卻拒絕了,說那都是很正常的,請不要反應過度。轉頭聽見他在會議裡,愉快的問大家『大家好嗎?請大家來分享這週最愉快的事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最想感謝的事情。』傳來笑聲。在作者描寫這段裡面,我讀了差點要哭出來,我可以想像,當我女兒燙傷高燒,已經在醫院照顧了女兒,晚上回家只想要枕邊人可以分擔一些,但是卻被說是反應過度??也許是小家子氣,也許是小鼻子小眼睛,但無論如何,我都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情。
如果這樣,到底要結婚生子做什麼呢?
後來又發生很多類似的事情。一粒又一粒芝麻綠豆從破掉的布袋中滾落出來,流淌在地宛若積水,再無法撿拾只能祈禱順利避開以免滑倒就好。反正最後這些事都幾乎長的一模一樣,具有瑣碎到不行且無聊至極的共通點,充其量就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回想起來婚姻生活的間隙都塞滿這些體積小、滾動快又不起眼的玩意,日積月累竟也填充成婚姻本體、芝麻綠豆的集大成。
讀這本書時,我一邊對於作者描述的這些婚姻的瑣事感同身受,但是一方面又會覺得有點哀傷。以作者的學經歷,一定是高知識份子,但是就連她也會對於婚姻子女這些瑣事或是對於母親的期待感到束縛或是受傷,作者寫來格外有份量,而這些字字句句又反應多少從少女進入母親角色時,中間的落差與失望。
如果有人問我,生小孩開心嗎?有小孩當然開心,你看著他們在笑在玩耍,其實已經覺得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小孩本身就很美好。但是,如果沒有可以共情同理的伴侶,一起扶養小孩或是替你拾起生活中的瑣碎跟狗屁倒灶,那麼,不婚不育保平安也許是一個更好的人生選項。
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原來,其實你最想要的其實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