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重塑教育|教育前線,你跟上了嗎?

親子天下在最近出了一連串的專題報導,內容主要關鍵是: AI 來了,家長該何去何從?而這本書就是這樣誕生的。

這本書基本上結合了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為為來的教育趨勢做了探討與分析。這本書因為很多都是訪談而形成的訪問稿,所以好處是讀起來其實非常淺顯易動,但是它的好處也是太過淺白,比較沒有深入的探討,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這本書雖然說這要談AI 如何重塑教育,但是基本上這本書都是在以 ChatGPT為例,而沒有具體談到更多AI 的部分,可能是ChatGPT 剛剛好有跟到時事,所以以這個當AI 的例子。但是總覺得還可以在談到更多啊~但不論如何,這本書為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先展開對話,期待未來台灣可以有更多類似的討論跟書籍,因為這是個大哉問啊~

未來需要的是跨界能力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洞見就是我們只顧著憂慮AI 時代來臨,是不是有大量的工作會不見?我們怎麼做的比電腦更好?這本書提出一個我覺得很精確的見解,未來人才需要的是『跨界的能力』

隨著生成型Al工具發展越來越好,讓我們重新思考「深度跟廣度學習哪個比較重要?」

過去的工作分工很細,大家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面深耕,好處是可以做的很極致,但壞處就是出了自己的專業領域反而就隔行如隔山。若你生產的內容無法超越人工智慧,那就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如果發展出「跨界的能力」,可以連結不同的專業,激發出創意。

我們可以預期的是,過去專精的許多部分都有內容生成工具可以幫忙,這時需要的可以把每一個深度面向結合起來的能力。也就是跨領域能力,也就是「𝝅」型人才,有兩個專長做為支柱,還有橫向連結的能力,可以把兩個專業領域重新對話連結,產生新的激盪。

教育最重要的是召喚內在動機

最好的教育,在於召喚我們進行內在的旅程,不僅讓我們過更好的人生,並且對周遭世界產生更大且賦予生命的影響。

出社會這幾年,越來越能體會到過去我們的教育形塑了我怎麼樣的習慣。有個習慣是我一直很想要改進的,就是『問問題』的能力。過去,我真的太習慣所謂上課就是打開課本,老師扮演『教導』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被教」的狀態,沒有打算主動學習,也就是「問問題」。但現在回頭想想,我從前的學習都是為了分數,我的動機是外在動機,而不是我想要達成什麼內在的夢想或是理念。

而這本書則談到,其實整個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建構孩子學習的欲望,這是所有一切的重心。可以對這世界有什麼貢獻,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呵護他的內在動機。

Al衝擊下劇烈改變的未來,缺乏學習動機的孩子可能最辛苦。如果有夢想,孩子就會有自我激勵與適應的能力。隨時保持好奇心與學習態度,掌握各種變化並彈性調整。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在快速變化的未來找到自我定位。

因此,老師的任務也必須調整,不能只扮演知識傳遞者,更重要的是增加孩子對未來的信心,並且激發他們的熱情。而家長則是可以扮演幫忙釐清的角色,幫小孩孩子能對於自己的末來有願景 (Vision),持續擁有熱情 (Passion),進而採取具體行動 (Action),最終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 (Impact)。

PBL 專案式學習

這本書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地方,是花了很大的篇幅談最近教育最倡導的PBL (Project Base Learning)。如果有在關注教育的人一定有聽過這個名詞,而這本書不僅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可以朝著PBL 教育方法前進,也很具體的分享了背後的原因與教學方式。

PBL 是簡稱專案式學習,PBL沒有框架,從一個大哉問的主題開始,可以好多種不同的學科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從真實世界和每一個人天生擁有的好奇心出發,對世界好奇、提問,進而是促動學習的第一步,促動學習後,才會啟動發現熱情的旅程。

PBL 帶來的好處則是培養『製造問題』的人才,並激發真正的內在動機。

台灣Google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觀察發現:「台灣過往培育的人力,九五%都是『問題解決者』,但西方國家培養的人都是在『製造問題』。」台灣的學生習慣等著「被教」,「但是末來不問問題的人,會喪失學習機會。」但專案式學習,卻可以經由每一個人不同的好奇心角度與關心的議題,進一步產生內在動機、產生好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學習的能力』

從觀察生活周遭細節出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是AI時代真正無法取代的關鍵能力。

「去美國參訪前,覺得project (專題)怎麼設計很重要,但去了之後覺得,learning(學習)才是關鍵。透過和學習意義連結的專題實作,能真正啟發一個人内在學習的旅程,是讓不同能力和特質的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所長的深度學習。」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說。

也許我們未來的教育能夠有更多的時數是撥給專案式學習,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學習『學習、提問、解決問題』等能力,這才是不論世代變遷、技術改變也帶不走的能力。

這本書也提到了幾個家長對於未來發展可能會有的誤區,例如是不是是不是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學寫程式?要培養怎麼樣的能力才不會被取代云云。

這本書提到的建議我也覺得很實用:

  • 在憂慮什麼能力不會被Al取代之前,先讓孩子好好活成一個人吧!
  • 與其一一窩蜂學寫目前熱門的程式,不如先把『長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作為目標,
  • 學習如何定義問題、拆分問題,並且找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永遠不會被機器取代。

就像人類不需要與汽車賽跑一樣,汽車不該是對手,而是我們的工具;同樣,了解Al的能與不能,它能做的就善加使用,而我們可以做更有價值、更具創造力,而且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天賦與價值,這是Al時代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這本書的所有背景架構都是以台灣的教育為發想,以父母的角度而言,更貼近目前的教育現實也更接地氣,我覺得適合給對目前的教育或是未來發展有點憂慮的父母閱讀,知道該往哪裡去的一本實用的書。

快速購買連結:這裡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