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會好轉的】人生藝術家的故事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一本暢銷書,叫做『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嗎?那本暢銷書是一位學生在教授行將就木時,讓教授根據自己的人生智慧的一本書。那本書在那時候轟動一時,也感動了許多人。

這本書一切都會好轉的,其實是一本類似的書。這是一本關於人生故事與人生智慧的書。

華盛頓郵報編輯和專欄作家大衛撰寫了一本關於他鄰居的故事。他鄰居是個什麼很有名大人物嗎?

不,他鄰居查理一點都不有名,但卻是活過百個年頭的醫生。他活過美國鐵路鍍金時期的黃金年代,走過經濟大蕭條時代,上過世界大戰的戰場,然後迎來冷戰與後工業時期。

在外在世界不停變化的同時,查理用他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成為醫生,入伍從軍,再抓緊機會成為麻醉專科醫生。

在讀這本書時,彷彿就是在讀一個活生生的美國近代史的人物傳記。你好像可以感受到當代的大環境是如何深刻的影響到每一個人的人生。

這是一個不是藝術家,卻把自己活成藝術家的故事。

關於查理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像之前說的,我彷彿在看一部美國近代史的縮寫。

書中用鮮活的筆觸,描寫了查理記憶裡的故事。

查理在幼時,父親因故過世。從那時候開始,媽媽一肩扛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年幼的他也好像一瞬間長大,承擔了許多家裡的責任。但年少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夢。

他們在沒有知會家人的情況下,從坎薩斯城跟自己兩名高中同學開車一起到加州公路旅行。

要知道,那個時代福特的T型車才過剛剛大量生產、銷售到市場,美國的公路文化才正要開始。他們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好的公路設計。一群高中小屁孩,開著一輛自己也沒有很了解的T型車,一邊打工一邊籌措旅費,一邊展開壯闊的公路冒險旅行。

他們真的一邊打工一邊行動,當籌措夠了下一週的旅費,他們就繼續開車前進。

當抵達加州時,車子已經被他們折磨到快變成廢鐵,他們才發現自己真的沒有旅費了,要怎麼回家呢?他們偷偷搭上了火車,但是不知道這班火車去哪裡,所以一路居然到了波特蘭。中間當然有被駕駛員抓到過。

但是他們還是一路又笑又哭的回到了家裡。歷時2個多月。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趟真真實實的壯遊。我估狗地圖了一下,發現他們的壯遊的距離真是夠誇張的了。

我光在讀這段的時候,驚訝的連嘴巴都闔不上。在以前,沒有手機沒有估狗地圖,靠著一個大方向,以及對未知的勇氣,拎著包包,連兜裡有沒有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這樣出發了。

除了臨機應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多的還是面對未知的勇氣。

一切都會好轉的,不論是什麼挑戰,你必須慢慢解決它,堅守原則,別放棄,堅持下去。

沒有人會替你做這些,必須自己面對,所以別放下,無論什麼事情

在現在資訊可以隨時取的時代下,我好像連做什麼事、吃什麼餐廳都要先去查一下評論,更別說是面對未知的可能性。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慣於仰賴一大堆資訊,對於全然的未知還是會害怕?

所以我讀到這段,重新反思了一下我自己,我有勇氣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勇敢的踏上未知嗎?

關於查理母親

我讀完整本書後,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查理的母親怎麼教導查理,如何培養樂觀與勇氣。

前面有說到,查理的父親早逝,查理的媽媽在面對家中的巨大悲傷時,她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查理說『你現在是家中的男人了』,於是在查理可以處理的前提下,逐步把照顧院子、補充煤炭與升火的工作交給查理。

別的孩子也許會抗議必須要做這麼多事,但是查理發現母親對她的信心賦予他自由。被當成一名勇者對待,幫助他變得勇敢。在他父親去世後,查理認知到『這是該長大的時後到了』,他將這視為機會而不是負擔。

孩子需要自己做出抉擇的空間,學得屬於自己的教訓,自已承擔後果與處理善後。查理也學到,事情總有轉機的信念。

母親對他的信心賦予了他自由,被當成一名勇者對待,幫助他變得勇敢。

培養你對自己問題處理能力力的信心、能幫助你打造出韌性。

第二件事是為了弭平家裡哀傷的氣氛,查理母親將查理送去了夏令營。當然在夏令營發生的可能的性騷擾事件是後話,但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媽媽強忍巨大的哀傷,選擇了他覺得對小孩有益的方式,這也是另外一種母親的勇敢與堅強。

母親給他的寬鬆自由,寬鬆到幾乎忽視一樣,不過孩子們都教他的教訓牢記在心:盡力而為,做正確的事。

縱觀查理的一生,當然他不是出生富貴,但是在面對重大挫折、悲傷,離如父親的驟逝、第一任妻子離世、經濟大蕭條的工作不穩定,是否要從從軍的重大選擇時,他總是能do something。

面對焦慮時,採取任何一步果決正向的行動都比癱瘓在原地更好。

行動會促進更多行動,決策帶來另一個決策,生活才能創造人生

查理是個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藝術家一樣,他了解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喜劇與悲劇、歡樂與憂傷、但是與恐懼的混合體。

他做到能做到的正確的事,然後相信會有一個好結果。

喜歡這本書,因為透過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的一生,深刻刻劃出關於當下我們能做什麼選擇。在面對生命的長河前面,任何的小挫折也許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我們是生活在屬於自己的此時此刻,在自身行動下的小世界。當它來了,我們擁抱他。當它走了,我們感激它。

我們無法控制明天,但是樂觀教導我們可以去期待明天,嘗試了解明天,在實際成熟時抓住他,說不定還能塑造他。

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