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媽媽的自救指南】救救抓狂的媽媽

這是一本在談『抓狂』的書!

身為媽媽,我發現我抓狂的次數在之前達到一個高峰,我很容易就會因為小孩的嚎叫、不配合、哭鬧直接抓狂。而且我通常抓狂的方式都是拉高聲音、直接大吼大叫。然後小孩通常會被嚇到、呆掉,或是狂哭。

我抓狂了幾次,通常都是在小孩不去洗澡、不收玩具、試圖做有安全隱患的行為時,我的大腦會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大吼大叫。

我被老公跟家人提醒過好幾次,而我通常都是在當下大吼大叫會很爽,然後過後開始後悔。

後來我反省了一下,我的大吼大叫有達到我的目的嗎?小孩會乖乖自動自發的去收玩具、洗澡、練琴嗎?

顯然不會。

所以我顯然都是用同樣的方法,想做到不同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白費功夫。

這本書是在談為什麼會抓狂?除了抓狂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

為什麼會抓狂?

為什麼我們會抓狂?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地雷被踩到了。

抓狂是一種無法掌控的無意識過程,且往往可追溯你自身童年經歷及父母對你失控動怒的情況。  

如果你還不太了解自己的童年經歷對成年生活的衝擊,那麼小時候的家庭運作的模式跟父母行為其實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他人很少注意到的小地方似乎都會觸發你的情緒,導致你突然失控大吼,就連你自己也不曉得為什麼。

有趣的是,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你的地雷,為什麼這個地雷會發生?

作者提到,我們可以把神經系統想成一大堆遍步全身的地雷按鈕,當我們心神鎮定,飲食均衡,充分休息,適量攝取咖啡因,這些地雷就會縮小變暗,敏感度也降低就比較不容易被踩到,但這並不表示地雷完全防踩。

你的想法和感覺會影響改變身體的功能跟感覺,這種活動從不間斷,而且是在你毫無察覺下發生的,速度之快遠超乎你想像。也就是說,當你還來不及做出理性判斷時,你的地雷被踩到,你就會直接爆炸。

怎麼讓自己不要那麼常抓狂?

孩子一定會做出蠢事,也一定會踩你地雷,這點不可能改變。

你該做的事是盡量好好應付自身地雷,並在孩子激怒你時,盡可能保持冷靜。

我們無法控制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所以我們只能騰出心力專注在我們可掌控的食物上,也就是自己的地雷與導火線。

照顧好自己

作者表示,用最基本的方式好好照顧自己,就能讓地雷冷卻下來。例如足夠睡面、適當咖啡因,飲食均衡等。

也就是把自己的地雷敏感度降低。當我們感到舒適、安全,通常都可以比較冷靜的面對一切。

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好多書在面對情緒、壓力最後的手段,但我實際用過之後也是覺得最有用的方式。

不抓狂的重點在於擁有恰好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

自我覺察就是注意到自己快要爆炸時,給自己一個冷卻下來的機會。例如我會感覺到我心跳開始加速、臉開始變紅的這個時候,我會開始去感知『噢,我的身體反應開始了,而這比我注意到自己情緒更快反應。』

我的身體因為外在的壓力更快的反應的生理狀態,我能做的就是把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注意那些我以前沒有感覺過的細微之處,例如急促的呼吸、加速的心跳。

光是『注意到自己的身體開始變化』就足夠讓我冷靜下來,注意到內心心靈跟外在環境發生的事。

當我開始留心我呼吸開始急促、聲音開始大聲,我就會知道『好喔,我開始不爽了喔』。我會先離開現場,或是先撫平自己的情緒,避免做出自己後悔的是,例如大吃大喝或是對小孩大吼大叫。

一旦發生情緒失控這種情況,就表示我此刻必須以自己為優先,做好需要做的事,這樣才不容易抓狂。

辨識抓狂點

一切環環相扣,一個片刻,會導致另外一個片刻

書裡面還有另外一個重點,所有外在世界的環境是一環扣一環的,一個變動會導致另外一個變動。

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恍然大悟。我對小孩突如其來的不耐煩都往往來自於『非工作時間來的非預期工作』,例如有人傳簡訊給我,或者是打電話給我,或者是在我陪小孩的時間忽然來了一個非常緊急而我不得不處理的事情,我往往就會開始暴躁,然後特別因為一些小事對小孩抓狂。

另外我的一個地雷點是雜亂。雜亂是很大的情緒的地雷,我只要發現環境開始雜亂時,心情就會開始暴躁緊張。

這一切的一切環環相扣。

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去辨識這些細微的片刻。先想想看是否因為這些外在的因素導致我情緒或是心神的不穩定,然後盡一切努力把這些點從生活中移除。

例如設置手機的靜音模式、或是告訴自己雜亂只是暫時的,在某一個我有力氣的時間點我就會把環境收好。

專注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心一用,睡眠,支持跟善待自己

作者提到,遠離手機是你能為親子教養做出最強的改變之一

就算是我們是在滑好笑的影片,在孩子走進房間的那一刻,你還是會有一種煩躁感,彷彿他們闖進了你的現實,而且這個手機螢幕裡的現實比真的現實更棒,所以格外令人惱火。

我學會了一件事,在陪孩子時,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如我之前會一邊滑手機一邊陪小孩練琴,我曾經覺得陪練琴很無聊,所以都會滑手機一邊陪練。但我發覺當我一邊滑手機一邊陪伴時,兩邊事情都做不好。我期待女兒會像機器人一樣自動自發彈出完美的琴鍵,但事實是根本不可能,所以滑著手機的我會覺得『女兒不好好練琴破壞我的滑手機休閒時光』。

但這件事情,其實問題在於我,而不在女兒。女兒還是做著一樣的事情,只不過我分心了。

我所修正的是,當發現自己跟女兒相處時感到緊張或壓力時,我第一件事就是注意自己當下是否一心多用,如果是我會讓大腦暫停一下,努力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在抓狂之後….

我就忍不住抓狂,對孩子大吼大叫了,我能怎麼做???

作者提到,抓狂就抓狂了,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情緒過後,你可以補充爆炸理由讓孩子知道,此刻的你,心中有非常強烈的感受。

我們越保持冷靜,孩子也會越越冷靜。

有些父母會用滑手機或是喝酒來應對不舒服的感覺,即使本意是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但這兩種方式有潛在的風險,可能會點亮內在的情緒地雷。

另外,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讓孩子開心不是你的責任,你無法教小孩每一件事,那不是你份內的工作。

當孩子不開心時,父母的工作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開心。父母不需要修復孩子的情緒,而是要教孩子感受那些強烈的情緒。

孩子必須學習跟了解,感到悲傷生氣尷尬或復活並沒有錯,這些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這些感覺最終會消失。

讓孩子快樂不是你真正的責任,你的責任是盡可能保護他們的安全,幫助他們的成長,成為身心正常的大人。

最後,作者提醒大家,別忘記『有意識的呼吸』

呼吸都是在提醒自己的神經系統(地雷)『嘿,情況一切正常,你們可以放鬆了。』

這本書的最後,寫到了自我慈悲、展現好奇心與自我覺察。

而這些建議,正是在【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裡面提到建議一模一樣,

為自己展現出好奇心,花點時間去觀察並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經歷,更新大腦的慣性或是閥值,一遍一遍的訓練我們的大腦冷靜或是平靜。

這本書第一件事告訴我們的是,親職是一道人生習題,是一道激怒你的困難習題。若你不知道為什麼感覺起來格外艱困,有時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困境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第二件事:你越常對孩子發飆,腦中的神經元路徑連結就會變得越強越緊密,進而提高大腦未來抓狂的機率。  

最後一件事:如果你的父母若經常對你發脾氣,表示他們無意中教你在壓力情境下做出類似的反應。

 

現在,從我們自身開始,也許是一個很棒可以重新設置的機會。

這本書,是我試過之後,對我幫助非常大的一本書,推薦給大家。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