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標題真是簡單直接粗暴,就是愛與錢。到底選哪一個?
其實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實就是愛與錢。在作者的前言裡面,作者提到,我們在許多的決策裡面,我們老是以為愛(家庭)與錢(工作)這個決策是可以分開的,但是事實上,愛與錢的決策就是會互相影響,互相拉扯。
這本書就是一個指南書,讓大家在一團選擇的迷霧之中,給讀者一個架構,讓我們在一大堆的疑問裡面,抽絲剝繭的去找出最符合自己內心的答案。
這本書談的並不是如何 「全拿」,甚至也不是事實上的全拿(錢與愛都要,但不是同時得到),而是把重點放在如何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根據充分周全的資訊做出取捨,以追求你在個人面與專業面的目標。
當我們將各種不同的優先順序都分開來,也就是把愛情和金錢變成二選一的難題,我們要問的是,何不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也許我們可以跳破框架,以為我們只有那些選項,但其實有沒有另外一種選項?
作者提出一個5C 架構,分別是釐清、溝通、選擇、保持聯繫、可能的後果。
5C 架構
第一步:釐清 (clarify)對你而言重要的事物
要做出有效的決策,首先要思考你眞正想要的是什麼。這表示,你要仔細思考你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
第二步:溝通 (communicate)
當你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需要和其他受你的決策影響最深的人溝通。親密關係當中的溝通需要雙方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自省和雙向溝通應同時並行。
第三步:考量廣泛的選擇 (choices)
做決策前,重點是要找出大量的可能選擇。少有什麼決定是眞的只能二選一;要做出更好的決策,關鍵之一就是擴大替代方案。你有没有在不經意間忽略了值得考慮的選項?你有没有把決策限縮在太窄的範圍內,製造出只能二選一的假選項?有没有任何解決方案能讓你魚與熊掌兼得?
第四步:和親朋好友以及其他資源保持聯繫 (check in)
在決策過程中,與不同的對象聯繫,尋找處於類似情境的朋友聊聊,讓我們得以考慮範圍更多的選項。許多和金錢與愛情相關的決策,盡量和人聊聊都會很有幫助。
第五步:探索可能的後果 (consequences)
決策最困難的面向之一,可想而知是預測每個主要替代方案可能造成什麼後果。就算不確定性很高,在考慮過各個可行方案的可能結果之後,你仍能做出比較好的選擇。
做出決定時,你或許已經做了一部分評估,若是如此,請記佳,愛情和工作之間的關係糾結得很複雞,因此,和工作有關的決策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你愛的人,反之亦然。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探討了人生最重要的幾個階段,例如戀愛擇偶、結婚、生兒育女、家庭、居住地點,甚至連面對離婚、照顧長輩,而這幾個階段都是會互相影響、交錯,深深影響我們的人生走向與幸福指數。
我學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在小事情上,我們可以隨便做決定,例如今天晚餐要吃什麼,這個決策就不用糾結, 可以快速決定。但是在人生重大決策時,我們必須多方考量、反覆推敲是不是好的方案、好的決策。
我們在工作上可以為了一個行銷決策跟公司團隊來來回回的想好多決策,但是連我自己在做重大決策時,都沒有經過這麼嚴謹的科學問答法。我頂多就是跟父母談談、跟親朋好友談談,但是這本書幾個重大決策關鍵點都請你在想一想,這個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決策嗎?』或者『這是全部的選項了嗎?』
這本書我覺得另外一個有價值的地方是他除了給了方法選擇框架外,作者在幾個重要決策也給了一些建議。
關於事業與工作:要當全職母親還是職場媽媽?
關於事業與工作這章節,這對我來說是最有收穫的一章節,我反覆的讀了好多遍,並且得到一些想法跟領悟。大家都有自己的時區,弄清楚什麼對現在的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目標』是最重要的。有個媽媽提到,能夠在穩定且提供支持的環境下工作,因此需要暫時放棄在組織內快速晉升的夢想,是值得付出的成本。
有段結論我覺得很有意思:在小孩年紀尚小的那幾年,想要『站穩腳步』而不是『挺身而進』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在事業上維持穩定,對家庭和工作來說都是好事。媽媽的晉升比較像是滴水穿石的累積,在早期(小孩還小的時候)累積經驗和力量,等時間到了,就可以做好準備,快速升遷。
有個被訪談的人的描述:
我任職於知名的大型餐飲公司,我向公司詢問放完產假之後能否轉爲兼職,答案是「不行」。因此我離職了,接下來的12 年到處接專案,並取得碩士學位。看到我的朋友必須把新生兒放在日間托育中心直到晚上六點,而我可以自製寶寶副食品,並在星期二早上十點去上幼兒律動課,我就覺得很滿足。
但是,我們家的小孩現在已經上小學和中學了,我那些在小孩嬰兒時期與學齡前維持全職工作的朋友們,如今都擁有了蓬勃發展的事菜,以領城專家的姿態接受新聞節目訪問,或是擁有掛上自己姓名的律師事務所,而我現在只能回去做偏勞力性的工作,與我的年齡和生活經驗不大匹配。如果當時主管願意讓我轉為兼職工作,如今的情況會大不相同。
這是一個過來人的經驗,當然這每個父母的選擇會因為家庭組成、後援多寡、孩子狀況因而選擇的狀況不同,一個小小的變因都讓決策變的很不一樣。同樣的,時間花在哪裡,回饋就會在哪裡。我們也許只看到這個放棄職場的媽媽,有點後悔自己的選擇。但是她也因此收穫了很棒的親子關係。也許我們今天看到一個事業上很成功的媽媽,但卻與家庭感覺疏離,又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當下你覺得最好的決策下,做出最好的選擇,然後盡力去做。偶爾會焦慮、會心慌,看到別人都走這麼遠了。但是告訴自已別忘了初衷。一定有跟你一樣感覺或是一樣糾結的人經歷過一樣的事,不要害怕。
關於伴侶關係
和件侶進行親密溝通時,你必須讓伴侶在當下進入你的感受,包括你對於你們的婚姻有什麼感覺。重點在於,要信任你的件侶並傳達這此感受,不要擔心件侶會因爲你有這這感覺而離開你。當你在伴侶面前顯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反而能保住你的婚姻,還能讓婚姻更添韌性。
當然,溝通是雙向的,除了談談你自己的感受之外,你也必須成為關懷對方的傾聽者。事質上,好的傾聽(特徵是同理與同情,而不是提議解決方案)在良好的溝通當中占了一半以上的比重。當我們覺得對方有聽到自己的心聲,才比較可能持續分享感受。好好溝通,代表要聚精會神並相信伴侶的說法(不要假設你的件侶是想要改變你的觀點):你要相信,你們是伴侶,終究會達成協議。
對於有使命感、有意義的人生來說,還有什麼此愛和錢更重要的呢?愛填滿我們的心靈,錢讓我們自由地做出決策,支持我們經營有意義、有目標的人生。假如認為人生是一種只有選擇愛或選擇錢的問題,就會變成零和遊戲,但這既不健康也不公平。
選錢還是選愛,選愛還是選錢?愛並不是童話故事,錢也不是一種限制。當金錢結合愛情一起發揮功效時,威力最強大,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能夠兼顧彼此?不是真正的全拿,而是在追求一種平衡?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所有的答案都是要『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什麼是『我自己覺最重要的事』。而且『最重要的事』會因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狀態有不同的答案。
其實老實說,我覺得我自己也在經歷相同的階段,我一直在向外尋求答案,但是不管如何的求神問卜,其實到最後都是要釐清自己要的東西,需要去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本書,希望能一直在我身邊,在我慌張的時候,給我一些安定的力量和啟發。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