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滿意嗎?

這本書是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創新的兩難』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這本書其實不是新書了,這本書應該有相當多的人看過且讀過 
但是在現在看起來,這本書還是值得收藏
而且在遇到人生的一些難題時或混沌的時候  給予一些選擇

為自己設立目標,才能了解什麼是你一輩子最重要的事。
即便我經歷罹癌和中風的身體並動和考驗,我依然認為,我為自己的人生描繪了正確的圖像,並擁有再幸福不過的人生。 

也許真的是老了,最近老是會選擇一些『究竟什麼是人生意義』之類那種老掉牙書籍
我想就像是人類本能一樣,如果有了這種疑惑,就會一直想要找這一類的書來看

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好像安穩了下來,知道自己的職涯會往哪一個方向走
但是清楚知道的同時,又會忍不住反問自己『難道就這樣了嗎?』
也許升遷,也許結婚,也許生子,然後一天一天變老,看這小孩長大(如果有的話),看著父母變老,
但是總是會忍不住一直去反問自己,

你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你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看著臉書上的朋友,光華燦爛的生活總是會忍不住想著,他們的生活好有趣,
而我有辦法可以過得這麼光華燦爛嗎?而我到底想變成誰?

這些個大哉問的問題,是在工作三四年後才冒出來的問題想著,也許是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眼界也比較開闊,發覺人生其實有好多更廣闊的路可以走總是想著想著,期待自己有一天會找到答案,但是通常都是抱著玩偶迷迷糊糊的睡著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讓你在找尋答案的過程當中,給你一些啟發。作者用了一些商管理論,讓你去畫出自己人生的圖標,做自己人生的決策, 而不像一些書,你看完之後只會得到一堆不知所云的答案,以及自己真是浪費時間浪費錢的結論。
作者是著名的商管大師,同樣的,就像是商管理論一樣,相同的理論可以套用在很多公司,這些理論也可以套用很多不同的人生上面,長出不同的大樹。

這本書其實有點奇妙,他不像是心情勵志書 ,也不像是商管書。這本書像是心情勵志書與商業書中間,感覺蠻奇妙的這是第一本將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的書。

作者依照在商管上面的專業,把人生比喻成一間公司,把很多的商管上的理論運用的管理人生上面,管理人生就如同管理一家公司在什麼時候,我要往哪一個方向去,想要達成什麼事,成爲什麼樣的人?而且,作者也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如何讓自己可以堅守原則,讓自己免於牢獄之災?也許是產業,也許是現在社會的氛圍,好多時候,我們都好容易就放棄了自己的原則,而去追求更短的利益,以前都覺得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遠很遠,但是殊不知其實這種短時間的誘惑就在身邊。最近身邊發生了一些事,也許是一時的利益迷惑了雙眼,但是知道這種事情之後 ,就會那個『一失足』感到可惜,我如何能夠堅守我自己的原則,牢牢的守護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


作者在本書中拋出三個問題: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雖然中間會覺得編輯的有點紊亂,但是還是可以從裡面看出作者想要傾一生之力把所得所學都灌注在這本書裡如果說,這本書是作者個人集專業與人生心得分享也不為過

第1部 發現生涯之樂

你醒著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工作,如果是做你不喜歡的事,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妥協使你漸漸地失去自我?我希望你也能有這個感覺,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為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感到欣喜一開始工作的時候不會有這樣問題要思考,但是一直到現在,我每天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你要問你自己,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感覺到渾然忘我,投入其中?

Feel the Flow?也許那個方向就是你不知道,但是你自己喜歡的方向村上也談到同樣一件事,想想那個什麼都不要的自己,那是什麼樣子的你?我們要考慮資源的分配,才能決定採用什麼樣的生涯策略在無法預期的機會和威脅當中,我們總是有更好的選擇,而我們的策略就再去無存菁,找出更好的選擇現代人生活當中總是面對很多選擇,我們問題在於選擇太多,而不是沒有選擇。在人生上的選擇也是相同,這個機會真的會朝我的目的地走去嗎?

在學生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總覺得那時候太渾渾噩噩了,從來沒有思考過有限的資源(時間,精神,金錢)如何有效分配?總是一擲千金似的浪費大把時間總覺得自己還年輕,離人生目的還很遠,但是總是害怕走著走著,回頭望時,才發現走了這麼一大段自己不喜歡的路,而這些又會像是沈沒成本一樣,無影無蹤

對你的工作生涯而言,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但問題在於,你覺得最重要的不ㄧ定等於讓你快樂,那些你要去解決的事情,你喜歡嗎?你在其中快樂嗎?這個問題我真的答不上來,因為在工作上,很多很重要的事情,我好像都無法從裡面得到快樂,但是會有一點點小小的成就感,但,快樂其實不等於成就,而不快樂來自於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掌握的。也許我們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優先順序,好好想一想,對於工作生涯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很多人看什麼事情最緊急,就把時間花在上面,或是把新血注入在最快得到回饋的事就像玩電動遊戲,很快地打死一隻魔王或是攻下一座城堡,所得到那種短暫的快感總是很快樂,但是作者這邊提到的是,很多人把時間花在工作上,而不是在家人或是朋友那種要長時間培養點滴的情感。回過頭來,也許工作會給你很多的回報,但是在那同時,也失去了家人與朋友很喜歡一句話,『你花時間在哪裡,那裡就會給你回報』

這個完全是跟分配資源概念相通的,但是也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什麼才是我們覺得最重要的事?這些都是我們在建構策略時必須小心的陷阱

第2章 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


如果你喜歡幫助別人,你可以考慮從事管理工作。作者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如果你很喜歡幫助別人,你可以考慮從事管理工作先不論管理階層的職位多寡,總覺得華人世界裡,很容易覺得『管別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其實能管理別人,是一件多需要熱情的事情。而且,唯有喜歡幫助別人,才能夠做好管理全心全意地站在員工的角度替他們思考,在心安定之餘,才能有更多的心力放在工作上。

如果你找到你愛的工作,你沒有一天會覺得自己在工作。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了,諸如『每天早上叫起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販賣夢想至今還是一個很好賣的議題….但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是每天在那裡空想,而是多嘗試看看不同的領域有時候,可以在不斷的嘗試裡面,找到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不想要的至少回過頭來,我可以找出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第3章 計劃與變化


策略來自兩個不同的機會,一個是可預期的機會,一個是不可預期的機會。把焦點放在可預期的機會,詳細擬訂策略,此即審慎策略。因應無可預期的問題與機會,不斷修正而形成的策略,此為應急策略。

在很多老生常談的書裡面,常常可以聽到要『制定你人生的策略』,通常我看到或是聽到那種書,很多都是事後諸葛,在事後才來用結果解釋原因,但是卻沒有一本書或是一個理論,可以非常具體化的解釋制定策略身為商業理論大師,作者用了制訂公司策略的架構,來教我們如何制訂人生的策略。

策略是一個漫長的步驟,而且在過程當中會不斷的修正策略

人生,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但作者卻教我們,在變化之上,不斷修正你的計畫。而且不要認為有一天,我們可以有一個『完全不必修改的計畫』,人生與世界都是動態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時刻刻去思考人生的策略。

在審慎與應急策略當中,尋找平衡點策略。你必須走出去,多多嘗試,才能知道怎麼樣的工作最符合你的策略。這章節說的東西,可以跟上一章節完全結合。策略其實來自於種種的機會,但是機會必須來自你先去嘗試 在平衡點的當下,才能夠更具體而微地清楚我們適合何種的工作。

在接受任何的機會之前,先『驗證假設為真』:如果你想要達成我的希望,別人必須做什麼?和我配合什麼?這些是我們能控制的嗎?作者提出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事情在接受任何機會之前,先想想,哪一些『我們自己的假設』會是真的,只有哪些假設是真的,我們才能夠找到符合我們內心預期的情況?例如眾所皆知公關業工時都很長,在接受工作offer時,如果我們的預期是『準時上下班』這一件事那顯然這假設就不為真,所以,在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來臨之前,先做好評估,這些機會是否能夠達成我想要做的事?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迷思,總是會說服自己去相信『明明就不可能』的事情藉以說服自己,一切都會好轉,一切都會如我預期那樣子發展但是,在做任何選擇之前,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改變讓人心生恐懼,保持現狀則比較容易不要害怕改變,改變有可能是對現有人生的一個新的轉捩點

第4章 策略的試金石

一個策略是否能夠成功,資源分配就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例如家人,例如工作,例如思考我相信時間是會給人最忠實的回報,但是我們往往都只看到升遷,只看到工作卻忘了家人友情與陪伴,盲目的分配資源 (時間,金錢),就像是盲目地朝著某一個方向前進,到最後拔下蒙眼布,發現這不是我們要到達的終點。

第5章 時鐘滴答響

我們很容易在工作上過度投資,卻對家人的投資卻相形見絀你在做資源分配的時候,要先考慮與自己內心的優先順序是否相符,確定你要的成功是什麼?對你來說,那是不是最重要的?

記得,要為未來的快樂投資

作者在書裡面不斷的提到家人與朋友,我想那是作者在經歷這一大段的生老病死裡面給的體悟。到底是什麼事情可以帶給人真正的快樂,而我們必須為未來的快樂做何種的投資?在加班一小時 與  陪伴家人一小時   之間,我們應該選擇誰?

第6章 一杯奶昔的任務


很多產品會失敗,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入瞭解顧客的需求。成功的產品或服務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這種東西幫我們完成了我們不得不做的工作。人際關係也是一樣,我們常常只想到自己要什麼,而沒有想到別人需要的是什麼。作者以一杯奶昔與IKEA為例,解釋了產品與人際關係,相同的地方先想想那些我們在乎的人真的要什麼,才能真正的符合需求。

第7章 席瑟斯之船

一間公司的能力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
你必須得要瞭解未來成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把自己看成一家公司,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這正是評估自己的好方法。作者這邊用了華碩與Dell為例子,不過我真的覺得這種例子蠻有趣的簡單來說,就是Dell一直把東西一點一滴地為包給華碩,然後華碩就變成Dell的敵手了。

同樣的,作者也利用了相同的理論來解釋要如何培養一個孩子,對孩子的發展而言,流程和資源截然不同。利用任何小小的機會與流程,一步步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一步到位給予任何資源,但是同時也保有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而這些能力,這是在人生中不斷被運用到的能力。


第10章 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下不為例』的想法就像黑洞,會把你吸引下去,讓你看不見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人生就是由不斷不斷由小小的選擇所組成。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的堅持來得容易,好好想想你要的堅持是什麼,然後絕不妥協。

作者這個章節其實是在呼應他的最後一個問題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有很多的錯誤,都是從一次小小的妥協開始我們總想著『下不為例』,然後對自己的原則進行了妥協但是有一次,就會有下一次,然後一次次,就會越走越遠 作者提出一個很簡單的作法,好好想想你要的堅持是什麼,然後絕不妥協

最後,作者提出一個大哉問:


我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我的人生目的為何?


作者列出了三個他想成為的人的樣子,包含的全然信仰上帝,與做一個正直的人。


作者提到一件事有讓我覺得稍稍心安,他說,找尋自己的過程中並不是那麼容易發現,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決定,我們也許要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之後,經過很久很久的找尋與策略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想要變得什麼樣的人,與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

但是從現在開始,只要慢慢的去思考,把這個問題放在心裡也許一開始的答案或是形象很模糊但是,漸漸的,會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有一些更明確的想法。為了能成為理想中的人,每一個人的過程都不同,問題是,你真得想要變成那樣的人嗎?

也許,這本書將改變你的人生選擇。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