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這本書一直在我的臉書上不斷出現,一直以為我寫過這本書了,想不到還沒有。還沒讀之前,我一直以爲這本書的作者是之前熟悉的作家,直到翻了序,才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平面設計師!

這本書從推薦序開始就特別好看,尤其是舒國治的序,還是很有舒國治的風格,幽默莞爾又不失深度。有幾位專門寫美食的評論的作家我一直很喜歡,不管是舒國治或是葉怡蘭,讀這些作者的文字時,我都不知道到底是那個描述的美食特別令人嘴饞,還是作家的文字令人嚮往。

而這本書的作者洪愛玲也是這個路線的。

身為同樣的七年級生,台北長大的老派少女,對於這本書提到的某一些吃食,某一些街道特別有共鳴。例如切仔麵的黑白切,例如城中市場附近的日本料理高麗菜捲、例如城隍市場附近的米粉湯。總是在晚上讀著讀著,覺得天啊!我現在一定要吃到!例如那些鮮甜的粉腸,伴著新鮮的薑絲,沾點蒜蓉醬油跟辣椒油,真的是人間美味!!!

天未亮即熬湯,湯麵是規模經濟。深鍋入清水,水沸起,其他舖子多放大骨,大廟口更煨浸以巨量豬肉。三層肉為主,兼有嘴邊肉和肝連。大塊肉在清水裡堞,肉成之時,湯已深濃。入口鮮滋滋油汪汪,清香腴美。愈近打烊時分,湯頭愈呈乳白色。

作者提到的一點,也是覺得超級有同感。就是切仔麵本來就不是什麼體面館子,如果能夠一起約在廟裡拜拜吃麵,已是交淺言深。都是那種不體面、不高級、但是好吃的東西,需要越親近相熟的朋友一起,不會對環境苛求挑剔,反而在一面笑鬧之中,可以好好品嚐道地的美味。那些不高級但好吃的滷味,躲在菜市場裡面的陽春麵攤子,或是坐在走廊吃一碗東區粉圓。

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照,不必自欺欺人。

另外一個讀來有感的是,作者花了好大的篇幅描述大稻埕的老店。大稻埕以前對我來說,就等於迪化街的全部。那些南北雜貨,巨大的魷魚乾跟鮑魚塔。還小的時候,到除夕前的年貨大街都是重頭戲之一,通宵達旦的是吃不完的零食。那時候的大稻埕還不像現在的大稻埕,沒有那麼多從師大商圈移過來的咖啡小店,一副很台北尋常街頭的樣子。

但是從作者描述的大稻埕中,看出更多以前沒注意過的況味,總是一邊讀一邊貼標籤,心裡想著這間店鋪好酷,下次要帶媽媽一起去。那間咖啡店好酷,可以跟誰誰誰下次喝茶一起去。這些文字貌似帶我回去大稻埕的街道,繞過那裡一間又一間的店舖,找到不同的欣賞滋味。

在閱讀的同時,有時候會看到自己熟悉的店鋪出現在作者的書裡面,作者那些評論有時候把心裡想說的,但是不知道怎麼說出口的評論寫的到位,一邊讀一邊拍拍自己的大腿,覺得真是太有道理了!例如在高麗菜捲那章節裡的添財日本料理店。

添財的高麗菜捲,是從創業至今都有的菜,每日鮮製,餡子是絞肉加上少許魚漿,僅整個菜捲的三分之一量。餡料是點題用的,高麗菜才是那個題。菜捲切段,可見高麗菜捲成厚厚數層,如一個瘦牙籤的人,穿蓬鬆的羽絨外套。菜捲燉的非常柔軟,咬著菜汁湧出來,吃它的菜甜而非料豐,也很可口。

作者不僅寫那些吃食的購物滋味,更多的是以媽媽外婆奶奶那些日常生活留下的絮絮叨叨,那些手把手留下的技術經驗,以食材吃食為經,親情為緯,編織出一張厚厚眠實的網,把作者牢牢地裹住,接住母喪的她。

而那些站在門外讀了笑中帶淚的我們,也同樣被那些氳氳熱食、甜蜜滋養的吃食,帶我們回去那些很深很深的,會笑中帶淚的時光。

推薦給大家。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