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我真的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類書籍,但是一讀下去,才發現這是一本媽媽手冊指南。
這本書並不是在提醒媽媽那些什麼人生的大道理,什麼愛自己啦這一類的。相反的,這本書介紹了超多的心智圖,讓媽媽在繁複的生活跟思緒之中,可以去安排思考自己跟家人的生活,在亂七八糟之間活得井然有序。
這本書從一句我很贊同的話展開
女性一刻也無法淡然地體驗自己的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很難活在當下的現實生活。
身為一個有小孩有工作有家事的媽媽,腦袋裡面實在隨時有太多東西在運轉。例如,我在開會的時候可能忽然想到小孩的換季制服還沒準備,在午餐時又想到要幫小孩準備一個新的便當盒,或是晚上陪小孩睡覺時忽然發現夏令營今天報名最後一天,在看公司行事曆時忽然發現今天是報稅月的最後一天。
這些無數的小事堆疊起來,就是一大堆的事情。如果我們都不趕快在時間內緊急處理完這些事,這些事到最後可能都會變成大事。例如小孩忘記換季所以沒有夠保暖的衣服穿,報稅忘了報所以被罰款。這些事情隨時縈繞在媽媽的腦子裡,使得媽媽很難悠閒的處在當下,享受當下的一杯咖啡或是小孩的陪伴。
成為母親的我們,一天當中要處理的事情,突然變得好多。單身時只要把自己顧好就好,但結婚生孩子當了媽後,身為母親的我們,連照顧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因為忙著照顧孩子、照顧老公,還要兼顧婆家、娘家和處理家務,就已經分身乏術了。
媽媽們想要能夠全然地活在當下,必須要清楚掌握「思緒」。換句話說,媽媽們頭腦中的想法必須要清晰且條理分明。這本書就是一本建議媽媽如何整理思緒,清空思緒並且引入生活方式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另外一部分,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建議,讓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養一些習慣。不論這些習慣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或是為了遠離當下的疲累與繁雜,這些都有助於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暫時遠離不斷堆積的瑣事,專注在當下的自己。
每日閱讀
閱讀是實現媽媽夢想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培養每天至少閱讀一頁書的習慣。
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會覺得看書是一件很累、很有壓力的事,是因為認為讀一本書必須從頭讀到尾。但事實上,閱讀的重點不在於開讀本身,而是要零活運用書中的內容。就算一本書從頭讀到尾,如果没有實際運用書中的内容,或是讀完書後無法解決當前的間題,閱讀這件事就變得毫無意義。唯有透過閱讀獲取知識,付諸實踐並解決間題,才是真正的閱讀。
以我個人的經驗,我都是在晚上小孩睡了之後,開始讀大概半小時的書。在當媽媽之前,我的閱讀時間可以非常長,所以在工作之餘,一週兩三本書的進度都是日常。但是當媽媽之後,閱讀時間只剩下小孩睡著後到我自己的睡前時間,這時候就是我Input 的時間。隨便什麼書都好,如果我那天精神狀態比較好,我會讀一些商管類或是社會科學類的書籍 ; 但如果那天狀態不好或是心情不好,我可能就轉而去看一下小說或是散文。我會交叉著閱讀,所以同時間我會有好幾本書都讀到一半。而且我發現睡前閱讀非常有助於睡眠,通常讀一讀就超想睡了,是個超棒的睡前儀式。
每日寫作
培養每日寫作習慣,可以強化提間能力和寫作能力。隨著寫作能力提升,也能迅速鍛鍊理性思考能力、擺脫選擇障礙。
可以坐下來專心的寫下一些東西其實是非常需要恆心跟毅力,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個說法,寫作不是靠「頭腦』完成,而是靠「屁股」的力量完成。寫作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讓我們有時間可以坐下來跟自己對話。
不要一開始就急著想要做到最好,可以先從随筆書寫開始練習,想到什麼就寫什學 。練習每天寫一段話,不管是育兒日記或生活記事都可以,也可以把突然想到的問題或句子寫下來,培意持續書寫的習慣。
我自己親身試過,持續每天書寫的好處是可以有效的整理自己的思緒。我在書寫(或是)打字的過程中,其實寫完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往外吐,心裡會變得很療癒。然後,在用讀者的角度回頭看自己的文字,往往都從第三人的角度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這件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不論是整理思緒或是整理情緒,寫作都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每日運動
為了媽媽自己和孩子,養成運動習價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體力是照顯孩子的心 備條件。育兒是一場為期至少二十年以上的長期兢賽,因此媽媽必須每天運動,儲備好體力,才能應付精力充沛的孩子。
藉由運動鍛鍊體能,能讓自己變得健康,讓生活充滿活力。再加上生活習慣和想法改變,也有助於沖淡負面情緒,對孩子不耐煩或發脾氣的頻率也會降低。運動也是提升媽媽自尊感的一項因素。運動習慣會改變身體慣性,也會改變想法,讓思緒變得清晰、簡單,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促進血清素和多巴胺分泌。受到正向荷爾蒙影響,腦袋中負面的想法和雜念也會減少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明確簡單的想法。運動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而影響孩子,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
我是從生完小孩後開始認真的運動,從產前斷斷續續的慢跑,到為了減肥開始的重訓,對我而言,運動帶我我最大的好處是一種類似冥想的鍛鍊跟控制自己身體的掌握感。
運動時,我可以很專注的在自己的呼吸上。在重訓時,教練會叫我把思緒放在某一塊肌肉上,然後用某一部分的肌群出力,在呼吸吐納間,我真的會很專心的把思緒放在某幾個肌群,調整呼吸,準備面對接下來的重量。這段時間內,我的思緒很乾淨,專注在自己的身體上,沒有其他雜念。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腦內放鬆。運動完,我會覺得我又可以把我自己的身體控制的更好,不論是舉起更重的重量,或是對的肌群在酸痛,那是一種可以掌握自己人生跟身體的快感。是一種有努力就會有回報的事情,很療癒。
每日整理家務
身處在井然有序的居家環境中,有助於釐清思緒和作出決策。隨著每天整理一點點,在整理的過程中,也是清空自己的思緒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媽媽的引導下,讓孩子從小開始練習整理自己的想法,最終才能真正學會整理想法和自主學習。作者建議,把握小學這六年的時間,讓孩子練習整理自己的想法,比起整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整理的「過程」。
整理家務不僅會學到如何分類歸納,並且在過程中學習面對自己內心,對我來說也是很棒的自我探索過程。雖然整理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內心的OS飄過,因為那真的是一個勞心又勞力的過程。但是每天一點點的,也不會耗費太多的心力,最後會得到很舒適的居家環境,真是一個很棒的練習。
寫下感恩日記
作者建議可以每天寫下一些正面和感謝的話語,想寫什麼都可以,因為當我們表達正面和感謝,這些話語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我們身邊。
我沒有試過這件事。但是每天睡前我會習慣想一下今天有沒有值得感恩的事情,就會發現值得感恩的事情真的很多,然後帶著很棒的情緒入睡。建議大家也可以試試看,真的覺得很棒!
提問力
作者在建議媽媽在面對小孩時,提出一個我覺得很棒的想法,那就是提問力。
一九九四年諾貝爾得獎者伊西多•艾薩克•拉比 (Isidor Isaac Rabi),是首位發現核磁共振(NMR)的物理學家。當他研發出核磁共振技術,記者訪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的回答是:『一切都要歸功於母親每天問我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麼問題?』
作者表示,正確的提問能激發出積極的思維,媽媽的想法有多大,孩子的想法就能有多大。當媽媽的思維格局變大,提問孩子問題的 「層次」也會有所不同。接著可能有人會問:「問題應該怎麼問才好?」
成功的父母通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問,運用末來導向性的問句提問,問題的焦點不是擺在「孩子該怎麼做?」,而是「自己能做什麼?」。媽媽的想法大小,決定媽媽提問力的高低;媽媽的提問力越好,孩子的想法和提問力也會提升。關於這件事我也在學習,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要鍛鍊的也是如何問對問題,引導孩子。但是,這個想法我覺得很棒,分享給大家。
每個人的大腦裡,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想法和念頭,尤其是忙碌的媽媽們,更是無時無刻都在想事情。當電腦或手機容量滿了,必須先刪除不必要的檔案,或把資料移到外接硬碟,才有多餘的空閒儲存新的東西。媽媽們腦海中的想法倉庫,也必須整理清空後,才會有創新的想法出現。
這本書作者介紹了超多思維導圖,從心智圖、樹狀圖、人生座標圖等,去拆解媽媽們的忙碌生活。如果是對這種思維導圖如何能夠整理媽媽的思維或是生活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這本書會仔細的介紹舉例如何活用。我是從來沒想過這些在學校學過的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運用在讀書或是工作上,居然也可以運用在媽媽的生活中,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
不論是各種的思維導圖,或是生活的建議,這本書在嘗試在媽媽忙碌紛雜的生活中建立秩序,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