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媽媽之前,我對於任何的『照顧自己』或是『愛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除了工作外,其他很多時候都是單純的獨處時光。所以,工作完,泡個澡、喝杯茶、讀本書對我來說已經很棒了。
想不到,當媽媽之後,擁有自己的單獨時光簡直就是求而不得。時間對我來說就是個稀缺資源,我要很盡力很盡力的才能夠在育兒、家庭、工作中間才能保持平衡。
我也曾經大叫說我我要Me Time,然後我的me time 就是躺在沙發上毫無目的地滑手機。
不是說漫無目的的滑手機不好。但是,『漫無目的的消磨時間』是我們本來就計畫要『漫無目的的消磨時間』,還是『不知道要幹嘛所以去滑手機?』然後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有些人會用「時間融解」來形容時間稍縱即逝的負面含意。我覺得這種說法十分貼切,它具體呈現出明明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做,時間卻有如冰一般融化於無形,不留下一絲痕跡的模樣。如果是一塊巨大的冰塊,就會因為體積夠大,而不至於快速融化,但我們擁有的卻是有限的、零碎的微小冰塊(時間)。正如微小的冰塊會在轉眼之間融解,我們有限的時閒也很容易消融於無形。
就是這些容易被忽略、消融的時間,讓大家容易忽視這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小小Me Time 時間。到底,我們這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寶貴時間,是不是可以做更好的安排?甚至,爭取更多的Me Time?
編輯自己的時間
作者提出一個很可愛的見解。作者認為,我們必須有意識的先去安排時間,把一切該做的、想做的先安排進我們的日程裡,主動編輯那些消逝就回不來的時間。
我們必須成為自己的人生總編輯。
步驟 1:Show 將時間可視化
紀錄自已的時間,利用時鐘將看不見的時間可視化,減去睡眠、工作、家事的時間後,一天之中可用來做自己喜歡事情的自由時間。
步驟 2:Edit 編輯時間
把所有該做的時間排出來,然後認清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究竟是「Have to 」(=必須做)還是「Want」(=想做、想要)。
全部翻出來後,接著就要挑選出「絕不能退讓」的事。然後,剩下的其他任務,統統不做。這麼一來,不做就會變成 「認真選出自己真心想做之事的結果」,而不再是「放棄』那些不做的任務。
編輯時間還有一個重要的重點,將『消磨時間』和『拖延事項』與『保留空白』排入預定行程。
消磨時間本身並非壞事,當自己不知不覺浪費了時間,或時間融解於無形後所陷入的自我厭惡狀態,才是壞事。所以當我們有意識的知道我們今天晚上就是要躺在沙發上滑手機,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才是最高的。
步驟3:Enjoy享受時間
先為自己確保充裕的「Me Time 」,也就是說,在時間的使用順序上,永遠把「自己」擺在最優先。Me Time是只用在你身上的時間。盡情享受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吧。
100項喜歡的事情
不知道自己Me Time 要做什麼事情嗎?有時候,當我們進入工作模式、業務處理模式後,就很轉回到『先照顧自己的Want』情緒。
作者提出我們可以先寫好 「100 項喜好」,能讓我們在被 Have to 填滿的日常生活中,一旦空出一段時間,就能瞬間想起自己喜愛的事物。即使一開始優先處理掛心的事,但事情辦完、稍稍喘息後,只要拿出清單來看,就能讓你立刻進入 Me Time 模式。
回顧自己行事曆
就像記帳一樣,我們一定也有一個自己的行事曆。作者提出,但我們開始編輯行事曆時,一定要留回顧時間給自己。究竟我們這樣安排行程合不合理,這樣的行程我真的做的到嗎?
當我們開始思考 Me Time,就會對 Have to 和Want 變得敏感,想利用行事曆保有 Me Time,就一定要保留時間,用來回顧自己之前在行事曆上的計劃合不合理。
如果有件事情在行事曆上不斷的出現,但是我們卻從來都沒做過,或者是不斷往後拖延,是不是那件事一點都不重要?我們要再回去想想,我們想做這件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這本書的目的,是讓你從不必要的事情中俐落地脫身,把握為你所用的Me Time,盡情地去做你喜歡的事情。
除了可以讓讀者有意識的保留更多的Me Time 外,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談論到me time 不僅僅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之後,留下來剩下的時間當成Me Time,而是化被動為主動,先將自己的Me Time 放在日常生活的排程當中,把自己變成最優先等級。把時間的順序重新抓回自己手上。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我們自己人生的總編輯』的概念。這本書還提出了如何在早晨、日間生活、晚上找出Me Time 的方法。
如果,你覺得被生活喘不過氣,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Quite Time,但卻一直找不到保留Me Time 的方法,推薦這本書,它能夠給你很多對於時間不同的理解。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