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在過農曆年前,眾多媳婦要回婆家過年的來介紹這本書,真的有點幽默。
這本書不是一本書初出版的書,這本書是在2017出版。但是超多談到職場女性都會談到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名職場媽媽,她對於50幾個家庭做了家庭訪問,靜靜觀察這家人在職場、分工、教育程度會不會影響到伴侶雙方在家務分工上的差異。
這本書書名第二輪班,談的就是職場工作者,在第一輪班(全職工作)下班後,需要做的家務、育兒等工作,這就是作者所稱的『第二輪班』。
在進入這本書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這本書統計出來的幾個數據:
在伴侶雙方都有全職工作的狀態下:
- 職場女性:每天平均有3小時花在家務上,每天花50分鐘在小孩上。
- 職場男性:每天平均17分鐘在家務上,每天花12分鐘在小孩上。
平均來講,職場爸爸看電視比女性多一小時,多睡半小時。所以,如果是以每天以24小時計算,職場女性比職場男性整整都多出一個月的工作。
我看到男方一天只花了12分鐘在育兒身上,實在是很諷刺,但想想我們家的情形好像也跟調查統計差不多。身為職場媽媽的我,一天專注在小孩身上時間大約也是晚餐後到洗澡前的一小時,所以我有一定的程度相信這個統計。
作者每一個章節都是訪問一個家庭,並以伴侶在家庭的經濟貢獻、家務分配、過往的性別平等教育來剖析每一個家庭的家務分工。每個家庭的男女角色、社經地位、收入多寡都會影響到每一個家庭的對於家務分配。就算在貌似男女平權的現在,作者還是很精確的發現有些因素會大大的影響男女雙方在分配家務的程度。
你以為現在講究性別平等的現在,所有的家務都是50/50分配嗎?不,就算是男方嘴上說著我支持性別平等,但他們可能以另外一種樣貌來逃避家務,例如很多男生稱讚他們的妻子多有條理,這種讚美是真誠的,但也是一種便宜行事,相較於付出更多,對妻子第二輪班的方式表達感激,是讓他能夠繼續不做家務的一種策略。
在受訪的職業母親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曾經或多或少都嘗試過改變過家中的地位,因為他們承擔了最沈重的壓力。這本書剖析了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法。這本書讀起來很有趣,但也很感傷,因為書中那些女性面臨的問題,也是我會面臨到的問題與挑戰,我看這本書時,真是心有戚戚焉啊!
影響家務分配因素
雙方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高的男性,比較有性別平等的意識,但也可能因為教育程度高,所以有較高的社經地位,男性會把高社經地轉化成對於偶的權力,反而強化傳統分工。所以如果是男方教育遠高於女性的家庭,反而男性比較少承擔家務。
女性教育程度越高,通常投入家事的程度較少。但因為育兒觀念接近密集母職,花在托兒的時間反而增加。所以就像是在上流教養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這些女性會外包非常多家務給專業人士,例如打掃煮飯,但是會非常密切且高投入的栽進育兒的學習與教養中,所以就算這群人的做比較少的家務,也不代表這群女性花比較少時間給家裡。
雙方收入
收入也是一個雙方到底承擔多少家務的一個變因,統計出來的結果很有趣,跟我原本預想的不太一樣,但是想一想又說的通了。
- 老公賺的錢 > 老婆的錢:有20%的人會分擔家務
- 老公賺的錢 = 老婆的錢:有30%的人會分擔家務
- 老公賺的錢 < 老婆的錢:有0%的人會分擔家務
這件事很有趣。當雙方對家庭的經濟貢獻相當時,男性有比較高的比例會承擔家務。反倒是當老公賺的錢比女性少時,女生為了『維持老公在家裡的自尊』,反而會把要做的家務一口吞下,只為了保住婚姻,不要傷害老公的感情,所以把家務一肩擔起。
在作者提到這件事時,有些老公會聳聳肩說『對啊~我老婆就是很能幹啊~』
家務分配項目
作者在訪談家庭時,有發現幾個有趣的家務分工在每個家庭都一樣,就像是大家不約而同說好那樣。
女性總是負責有時間壓力、瑣碎的隱形勞動,例如每天採買、煮飯、幫小孩洗澡等等,這些都是每天要做的,有時間壓力的。但男性都是負責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去做的事情,例如修理水龍頭、修理壞掉的馬桶這一類。
相比之下,爸爸對時間的掌控權比較高,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要做,但是媽媽就像是秘書,處理每天的例行家事,例如準備晚餐、幫小孩洗澡這類的家事。爸爸就像是老闆,可以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
所以女性很容易變成家裡『管理時間者』,例如媽媽會大聲叫小孩要去洗澡、要去睡覺。
我讀到這裡簡直心有戚戚焉,我發現要是我不出面『掌控進度』,例如把小孩抓去洗澡,或是抱去睡覺,孩子的生父也都不會有動作。我在思考,這到底是因還是果?如果我都不出聲管理孩子的作息,爸爸會有動作嗎?
雙方家庭背景
這本書在訪談中,除了上述的教育背景與經濟貢獻外,作者也對雙方的成長背景、在原生家庭的家務分配進行了調查。例如果去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男孩,長大後,因為『看見媽媽從小的辛勞』,所以更願意分擔家務。
但也有過去家庭是非常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所以完全沒有想到家務其實是雙方的事,而是一種『我幫你做家事』的言詞。這些都是在訪談中可以很不經意的發現的,這也是這本書很有趣的地方。
你給的,是對方想要的嗎?
這本書,讓我得到最大的心得是,有些家庭或是婚姻之所以會落入艱難的境地,往往都是『你給的,不是對方想要的』。例如書裡面有實際訪問到幾對夫妻,在本書後記時,已經離婚了。
原因很簡單,男生給老婆的禮物是『免於養家的壓力』或是『選擇要不要去工作的選擇權』但是對方一定想要這種禮物嗎?
在這個真人真事裡,老婆『並不想要這個禮物』,老婆想要的是『給我家務上的支持,讓我能去做我熱愛的事情。』但男生覺得我已經承擔了大部分的經濟了,為何你並不感激?
這個送不到對方心坎的禮物,會讓婚姻越走越遠,婚姻關係的緊張,常常出現在當伴侶的其中一方覺得不被認可、讚賞,這些婚姻裡面的感激交換,往往都送錯方式。
婚姻幸福關鍵因素:男性做家事的意願
作者在最後後記提到一個事實,本書受訪的夫妻,都有全職工作,但有些覺得自己有幸福婚姻,有些則是岌岌可危。
作者提到,真正影響婚姻幸福的關鍵因素,就是丈夫做家事的意願。
分擔第二掄班會增進婚姻幸福。在研究指出,只要下列五項家事,丈夫有做一半以上,就減少太太想要離婚的機會,例如準備餐點、採買食物、照顧小孩、日常打掃、清洗碗盤。
結論就是,男人賺錢工作的時數,跟他投入多少時間做家事並沒有關聯。
最後的最後,雙薪家庭正在全世界上演。這本書的地點雖然是在美國,但是由於台灣的職場其實更不彈性,所以有些問題反而會更加沈重。
在這本書裡面,有個受訪者,也是職業婦女說:『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老婆』但我們也許需要的不是一個老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重新設計過的職場,設計給關心家庭的員工職場。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反而能夠用更中性的角度,來看待我跟我老公在家中的分配,不論是經濟分配或是家務分配,這種很幽微的細節,每個家庭都會不同。
推薦對於老公都不做家事、或是覺得自己壓力山大的職場女性(尤其是職場媽媽)都來看看這本書,也許你會從書裡面得到對你家中家務的重分配有啟發作用。